中國衡器協會貫徹計量工作會議精神 做好監督服務工作 (25005-06-15)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530
國家質檢局計量司王順安處長,受計量司副司長、中國衡器協會副理事長宋偉的委托,參加了2005年4月19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衡器協會2005年工作會議,并作了發言。
王順安處長首先代表宋偉副司長對他不能親臨會議表示了謙意。王處長解釋說,根據中組部的部署,中央各部委選派了9名干部到東北三省掛職支援,宋偉副司長有幸被選中委派到吉林省技監局任副局長,現已報到上任。
王順安處長已多次參加我們的會議,已成為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對于能夠參加我們的會議,他表示了由衷的高興和感謝。很高興和衡器界的朋友們又見面了,感謝協會又一次給他提供了與大家相互交流的機會。
今年3月份國家質檢總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計量工作會議。這是2002年以來貫徹中央改變“文山會?!爆F狀,第一次召開全國性計量工作的會議。這個會議得到國家局和地方局的高度重視。會議邀請了全國各省技監局主管計量工作的局長、計量處處長及各省計量院的領導共140多代位表參加了會議。會上李傳卿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宣湘司長做了三年來計量工作的回顧,并對今后一個時期的計量工作進行了展望。李傳卿書記的講話對計量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王順安處長在會上傳達了李傳卿書記的講話。
王處長介紹說:李傳卿書記的講話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近幾年計量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指出這些成績的取得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成績有:
1.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中心,加強制度的建設,為整頓經濟秩序提供法律保證。
三年來,國家局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清理,將原有的11項保留了9項,取消了1項,1項設為非行政許可。同時,加快部門規章制度的制修訂。適時地起草出臺了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地方也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為整頓經濟秩序提供了法律保證。
全面啟動《計量法》修訂工作。計量法修訂工作已開始有三、四年了,現在已完成第五稿修訂,提交給法規司,據悉國務院法制辦已列入明年計劃。
2.以開放市場為契機,加快校準市場的培育。允許企業對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自主選擇量值朔源方式,自主選擇校準機構。出臺了一批有關技術文件,普及校準知識。使企業有了自主權,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以中國計量院為首組建了全國校準聯盟,一些省所參加了這個聯盟。以浙江省計量研究院為首成立了方圓校準集團有限公司等,為社會提供了有效的計量校準服務。
3.以計量基標準建設為重點,計量科研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中國計量院和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以及部份地方計量研究部門,承擔了國家的研究項目,“十五”、“十一五”項目等,加大了對計量基準的投入,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4.以改革為動力,推動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目前,計量的改革已進入實施階段,計量院與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合并的方案已批準,定編700多人。省級改革也在陸續開展,各地根據地方經濟特點進行重組、組合。研究技術人員配備和科研技術資源配置得到了優化,效果很好。如河北省計量所與石家莊市計量所2000年合并組建了省計量研究院。合并時兩所經濟收入約900萬,固定資產投入每年約100萬,合并后的2004年經濟收入達到300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100萬。由此看出,改革后3~4年間計量技術機構裝備水平、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改革不僅促進了計量技術機構經濟上的發展,人員的素質也不斷提高,市場意識不斷增強。據初步統計,全國計量技術業務收入年增長20%以上,全國總收入保守說也有6億元以上。
第二部分,李傳卿書記要求計量工作者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要求計量工作者要從計量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做好計量工作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做好計量工作是全面落實科學工作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做好計量工作是科教興國的重要保證,做好計量工作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等四個方面認識計量工作重要性,認識計量工作在社會經濟變革、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及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要明確計量工作應如何服務于經濟建設發展大局。
第三個部分,李書記要求計量工作者要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計量工作,把計量工作落到實處。他要求:
依法行政,全面實施行政許可法。李傳卿書記說,85年頒布的計量法賦予各級計量行政部門多項行政權力,這就要求質檢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認真履行計量法賦予的各項職責。計量司在落實9項行政許可時一定要本著服務于企業的原則方便企業,爭取做到一個窗口對外,提高工效。建立健全行政許可責任制,做到權責一致,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深化行政許可審批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清理現有的許可項目,全面履行計量法賦予的監督職責,加強計量監督,在整頓市場中發揮作用。
傳達完全國計量工作會議精神后,王順安處長介紹了計量司近期一些與衡器行業有關的工作。
一、2004年全國電子計價秤生產整頓的情況。
王處長介紹說,2004年提出的專項整頓方案。2004年4-5月聽取了意見,6月份下達專項調整通知,7月份在上海舉行了專項工作會議。有七個省市技監局派員參加了會議。檢查分為9個組,每個組3名專家(本外省結合),為保證檢查質量,采用交互檢查法。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這次整頓共檢查了69家企業。通過的有56家,13家未通過或放棄生產。其生產許可證被吊銷或注銷,整頓工作取得了成果。通過整頓促進了企業硬件設施的投入,提高了企業設備受檢率,生產環境得到了改善,企業管理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整頓轉變了觀念提高質量意識。整頓使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對保證電子計價秤產品質量意義的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通過整頓嚴格查處了一些嚴重違法的案件。對無照生產、超范圍生產等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通過整頓還糾正了計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如企業計量器具不能按時送檢,生產裝配作業線布局不合理等等。整頓工作實質上也是一場《計量法》的宣傳普及教育活動,為今后的計量監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王處長強調說,今后56家以外的電子計價秤生產企業將是我們監督的重點。計價秤整頓使我們取得了一些經驗,今后有可能要擴大監督范圍。除生產領域外,還要在使用、貿易領域中進行監督抽查。除計價秤外,還要對其他的計量器具進行監督整頓。
二、組織了衡器定型鑒定機構的比對工作。04年4月在青島召集了全國定型鑒機構技術工作人員會議,學習研討有關的規程、標準等技術文件。今后計量司還要進一步規范定型鑒定機構,比對工作還在進行之中。
三、 積極參與推動OIML多邊互認協議。國際法制計量組織是政府間的組織,總局代表國家參加該組織并積極參與了有關文件起草與制修訂工作。OIML1990年開始推行一項計量器具型式合格證書制度。十年來對國際貿易起到了推進的作用。但是互認程度還不夠高。OIML希望推動多邊互認協議,加入多邊互認協議的國家將大大有利于企業的國際貿易。我國對此協議投了贊成票。目前,我國與荷蘭、德國簽署了型式實驗結果互認協議,今后還要逐步簽署多邊互認協議。目前承擔國際證書試驗的機構有中國計量院和青島檢測所兩家。
王順安處長在講話結束之前,再次感謝協會提供了國家質檢局計量司與衡器生產企業進行交流的機會,并表示計量司對協會的工作將一如既往給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