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招聘進來的研究生,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車四方股份)計量理化檢測中心主任劉世竹心里非常自信:她一定會留在這里長久發展。
自信的背后,源于南車四方股份對計量工作的創新:2012年年初,南車四方股份實施技術一體化新模式,并據此將公司的計量管理職能從質量管理部調整到計量理化檢測中心,開創了企業計量部門從傳統的質量保證體系進入到新產品研發體系的工作新模式。
“按照技術一體化方案的實施,將計量工作由制造本部劃歸到技術本部是企業專業化管理、技術發展以及行業對質量控制高要求特點的需求,目前看來效果不錯。”南車四方股份運營管理部副部長王小峰說。
“計”來新服務
“這是長度計量室,其中精密測試室,主要開展量值溯源及各種零部件的形位公差的檢測和合格評定;還有校準室……”親自充當“向導”的劉世竹,對每個實驗室每臺設備都如數家珍并多次自豪地提到:“這臺設備是自主研發的,很好地解決了相關校準問題?!?
3層小樓、4個大型實驗室、十幾個小的實驗室,走進南車四方股份計量理化檢測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實驗場所,發現不僅門類齊全,而且非常有特點。大門外一面墻上掛著的國家計量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更展現了中心的計量實力。
計量是測量的科學,對于數據最為敏感。中心發布的兩份數據,使得計量的測量作用和自身實力得到了充分體現。
一份是公司各個單位每月的測量設備送檢率,這個數據榜單,充分體現了中心對南車四方股份計量設備的把關。測量設備送檢成績單直接與年終績效掛鉤,大大提升了這份榜單在全公司的影響力,也將全公司的計量器具檢定率從之前的94%提升到了現在的99%。
另一份是中心給原材料、外購外協件提供的數據,拓展了傳統計量的新領域。據南車四方股份質量部副部長何曉龍透露,原材料和有復驗要求的零部件中每一個關鍵的數據,都會看到中心的身影。
不過數據的“較真”有時成為新業務的焦點。2013年夏天,上海一家企業提供的電纜線原材料就未能通過中心的復驗,在一項關于拉伸強度的關鍵指標上,中心測量的數據與廠家提供的數據產生了明顯差異。最后,上海的原材料廠家發現原來是兩次測量采用的設備質量等綜合實力的差距,才產生了測量數據準確性的差距,他們也真心接受了中心的測量結果。
盡管類似這樣的數據“爭議”有兩到三次,但依靠雄厚的實力和對計量的準確把握,中心很好地起到了原材料和外協件復驗把關的作用,為整個南車四方股份的質量創新充當了“門衛”。
“量”出新速度
205千米/小時、280千米/小時、325千米/小時……每次乘坐高鐵時,車廂電子顯示屏上顯示的實時速度,成為很多乘客關心的數據。當記者真正走進南車四方股份的高鐵列車組裝車間,才發現這每一個速度的背后,都離不開計量的支持。
巨大的列車像個巨人靜靜地躺在車間。上下兩層的工作間上,都有工人在緊張忙碌地為列車完成組裝。隨處可見的“質量優先”的橫幅傳遞著整個企業的質量理念,而在列車組裝的任何一個部位,都能看見的“計量量具在有效期內嗎?”“你緊固螺母時的扭力值準確嗎?”等小標語,充分顯示了計量在生產制造上的作用和得到的重視。
緊固螺母時的扭力值,這樣一個看似很小的問題,怎么會成為車間最吸引人的標語之一呢?在中心技術研發室主管李青泉眼里,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要知道,一個小小的螺母質量,可是與一列高鐵列車的質量密切相關。
對于扭距系數,國標只是規定了一個范圍,但是每一個螺母、螺栓實際上都有一個最佳的扭距系數,從而能夠獲得最佳夾緊力,能夠讓螺母螺栓固定得最好,還能讓工人最省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為獲取這個最佳的扭距系數,李青泉和同事們開始了科研攻關,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經過大量反復試驗,終于攻克了這個難題:研制了螺栓連接副扭矩系數試驗臺,成功解決高強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墊片及連接副扭矩系數試驗問題。
中心類似這樣的計量攻關成果還有很多:為解決壓線鉗壓接質量工藝試驗,研制了電纜線溫升試驗裝置;針對公司稱重試驗臺無法實現溯源的問題,開發研制了稱重均衡試驗臺校準系統……
正像美國某航天企業所遵循的一句話:控制質量??凡是可以測量的,就實現對它的測量;凡是還不能測量的,也要實現對它的測量?!拔覀兙褪前凑者@個標準,瞄準行業計量技術發展前沿,針對目前還不能實現檢測的各種難題進行攻關,各個擊破,對產品質量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劉世竹說,實施新計量體制之后,公司每年都加大了對中心的科研投入力度,讓中心能夠在科研方面不斷取得好成績。
“看”到新方向
長長的軌道,可以試驗新車的最高時速;巨大的山洞設計,模擬列車進出隧道時的變化;聲音實驗室,為的是找到好的降噪措施,為旅客提供舒心的車內環境……走進南車四方股份的王牌實驗室??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感受到了另一種不同的實驗環境。
在一個巨大如床的裝置前,振動疲勞實驗的介紹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們主要是做振動實驗,但振動之后到底給零部件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還需要我們來進行精確計量。”劉世竹解釋說。
“計量就像眼睛,能夠幫助‘看’到其他部門看不到的數據?!泵慨斦f起計量的作用,劉世竹關于“眼睛”的比喻,讓人印象深刻,也讓人看到了南車四方股份新的計量機制的巨大作用。
2012年的一次實驗中,一個零部件的質量,引起了設計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驗證這個部件對整車質量的影響,他們開始在國家工程實驗室開展振動疲勞試驗。隨后,這個零部件就來到了中心,希望中心能夠“看”出振動之后的變化。
原來在前期的驗證中,實驗人員發現這個部件在高速運行中起到了關鍵的連接作用,因此,進行全面的可靠性疲勞試驗與分析驗證,確保零部件質量尤為關鍵。
細微處見真章。到底如何發現疲勞與斷裂之間的關系?劉世竹和同事們加班加點一個月之后,終于通過反復的數據比較與計量比對,找出了原因,提出了改進設計和工藝的建議,解決了問題。
類似這樣從研發到制造,發揮計量“眼睛”作用的例子還有很多?!半S著計量數據成為有關部門決策的依據,對產品研發、設計、工藝和質量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梢哉f新模式推動了計量工作的發展,計量工作的進步反過來又推動了企業的創新。”劉世竹說,下一步,中心將公司計量工作定位為增強綜合能力、提升技術水平、縮短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差距,并沿著這個新方向,一路向前。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5-16
2025-05-13
2024-09-23
2024-09-06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