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智能電表計量芯片市場格局
發布時間:2017-02-06
作者:
來源:新華網
瀏覽:2389
上海貝嶺24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銳能微股東持有的銳能微100%股權,標的資產初步作價5.9億元。同時,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4,500萬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現金對價及交易中介機構費用。
銳能微專注于集成電路設計領域,主營業務為智能電表計量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經過多次產品迭代,標的公司在國內智能電表計量芯片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同時在設計能力、成本控制、客戶基礎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競爭優勢。
銳能微產品目前的終端客戶主要為國內電能表廠商,而最終用戶主要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銳能微的業務發展會受到國家智能電網建設規模和投資進度的影響。如果未來國家宏觀政策發生變化、國家電力體制發生變革或電力行業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均可能影響電力設備行業的整體發展,如果電網公司對智能電網的建設規模減小、投資進度放緩,將導致智能電表芯片市場需求的減少和放緩,從而導致對公司經營銷售產生不利影響,造成標的公司業績的波動。
中國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單相計量芯片市場的國內主要供貨商為銳能微、鉅泉、上海貝嶺三家。2014年三家企業總出貨量占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招標量超過90%。其中銳能微占比39%,鉅泉占比36%,上海貝嶺占15.6%。
包括智能電表在內的智能電網終端產品是技術含量較高、更新換代較快的產品。隨著國內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建設技術的持續更新升級,這對智能電網終端設備產品在技術先進性、性能穩定性、應用多樣性、響應即時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電網公司對智能電網終端產品在技術標準和應用需求上的變化,產業鏈上的各廠家需要不斷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進行技術跟蹤和前沿研究。
銳能微目前依托較強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在智能電表計量芯片領域占據了較多的市場份額。但是,銳能微未來仍可能面臨新技術和新產品不能及時研發成功,或者對技術、產品和市場的趨勢把握出現偏差,未能及時符合國內電網公司相關技術標準的新要求的風險,這將削弱公司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進而對標的公司經營帶來較大不利影響。
本次交易完成后,銳能微將成為上海貝嶺的全資子公司。隨著上市公司對銳能微的整合,上市公司將進一步提升在智能計量芯片領域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實現兩個公司的優勢互補并發揮協同效應,從而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