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系統化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各國家專業計量站,各有關單位:
現將《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系統化提升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2025年8月6日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系統化提升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部署,實施《計量強基工程總體方案》,推動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體系化發展、系統化提升,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通過系統性整合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內部資源,有效構建外部協作發展機制,系統化建設與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相匹配的工作機制,全面增強計量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到2030年,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定位更加明確,系統化建設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履職能力顯著增強,強檢項目省域建標覆蓋率保持90%以上,計量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重點領域發展、重大工程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能力顯著提升。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生態持續優化,計量相關的信息流通、知識創新、人才建設以及政策支持更加有力。計量資源的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社會公信力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家專業計量站達到100家以上,建設國家計量儀器裝備測試評價實驗室20家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以系統觀念指導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創新發展
1. 明確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在系統中的定位。各地、各部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本地區、本部門的發展需要,明確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定位和作用,推動計量技術機構維護國家量值統一,守好法制計量、民生計量底線,聚焦重大戰略實施、重點領域發展、重大工程建設,深入挖掘經濟社會發展對計量的隱性需求,筑基新質生產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 樹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系統化建設的發展理念。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系統性整合內部資源,建立系統化外部協作機制,樹立系統化建設的發展理念,推動本機構的系統化建設。市場監管部門選取試點推動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系統化建設,并總結和推廣試點經驗。開展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測評與診斷,引導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系統化提升。
(二)提升高端計量測試服務能力
3. 加強計量技術服務創新項目協同攻關。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計量保障需求,建立技術創新需求的收集、篩選機制。市場監管部門建立統籌管理機制,重點開展跨領域項目的收集、遴選與共享,建立動態更新的項目資源庫,搭建全國或區域性供需對接平臺,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攻關與成果轉化。
4. 提升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技術服務創新能力。市場監管和行業計量管理部門建立本地區、本部門的計量技術服務創新名錄,市場監管部門通過計量授權等多種方式激活優質計量資源,重點支持多元創新行為。鼓勵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建立激勵創新的績效和分配機制,對有利于技術服務創新的資源進行統籌配置,提升創新效能,強化項目申報管理,加強與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溝通協作,給予立項支持。
5. 構建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外部協作機制。支持計量技術機構建立協作機制,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及“東西協作”、跨區域結對子等方式,推動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能力建設。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的發展需要,探索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跨行業跨學科的外部合作模式,推動組建計量技術聯盟,建設計量技術平臺,成立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等,形成系統化合力,增強協同創新能力。
6. 積極推動計量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市場監管部門和行業計量管理部門建立技術服務成果轉化應用試點以及評價機制,加快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建立技術服務成果轉化機制,加強與應用主體的溝通協調,將成果轉化效益納入分配機制,激發人員的內生動力。
7. 推動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在專項領域走深做實。市場監管部門圍繞支撐產業技術進步、服務行業管理的總體要求,鼓勵有條件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因地制宜特色化發展,做大做強優勢專業領域。通過建設專業計量站或計量專項授權等方式,釋放專業計量技術機構效能,構建專業化、場景化的計量服務體系。
8. 推動計量儀器裝備測試評價能力提檔升級。建立計量儀器裝備全生命周期評價體系,建設國家計量儀器裝備測試評價實驗室,開展新型計量儀器性能測試與可靠性評價,助力高端儀器國產化,推動產業關鍵測量設備迭代升級。分類建設測試儀器知識圖譜,為儀器儀表制造領域“卡脖子”技術突破提供路徑指引。
(三)守好法制計量和民生計量底線
9. 加強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管理制度建設。加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專業計量站管理辦法》的宣貫和執行,制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評價和確認工作指南,制修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等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規范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管理,提升機構服務能力和質量。
10. 加強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監督管理。鼓勵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對客觀獨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等進行自我聲明。市場監管部門可結合監督檢查、能力核查、投訴舉報情況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進行信用監管、分類管理。
11. 守好法制計量底線。市場監管部門健全促進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的制度,組織開展計量軟件防作弊等技術防范方法和科技甄別手段研究,健全并動態調整強檢項目計量標準建設臺賬,確保省級以下建標項目覆蓋率不低于90%。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整合資源、挖掘潛力,落實強制檢定主責,對出具的證書和報告采取防偽措施,增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履職能力和社會公信力。
(四)有效激活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優質資源
12. 優化計量資源布局及應用。市場監管部門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異化需求,優化完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布局,結合區域和行業發展戰略,加大區域和部門的授權力度。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根據地方和行業的發展需求,擴大計量服務的覆蓋面和專業細分度,依法開展經營性技術服務,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3. 打造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服務品牌。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制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標志,建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標志的使用規范。鼓勵高水平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牽頭組建計量服務聯盟,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等公益服務活動,打造計量聯合服務品牌。引導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開展“計量鋒范”“示范窗口”等計量服務標準化建設活動,增強先鋒模范作用,推動服務團隊從“經驗驅動”向“標準驅動”升級。
(五)優化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發展生態
14. 完善提升計量供需信息網絡。市場監管總局探索建立現有國家計量資源平臺與生態型平臺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升計量信息產生、流通、擴散、應用的效能。地方和行業計量管理部門指導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建立計量供需對接平臺或機制,加強信息共享、供需對接,打通計量供需對接的“最后一公里”。
15. 構建計量知識的共享機制。有條件的計量管理部門牽頭建立本地區、本行業的計量知識共享平臺和使用制度,推動計量知識的創新和共享共用,提升計量知識的系統化管理水平。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做好計量知識的整理與傳承工作,建立“傳幫帶”機制,完善技能傳承與人才梯隊建設,有計劃開展實驗室開放活動,提升社會的計量認知度。
16. 爭取部門、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市場監管部門和行業計量管理部門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為計量技術機構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爭取政策支持,不斷完善計量測試服務運行機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政策、經費和項目等方面的支持,確保計量基礎設施的穩定、有效和持續投入,保障計量法定任務的落實。
三、實施要求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計量強基工程總體方案》的保障措施和紀律要求等,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本方案明確的任務和舉措落實到位,對于堵點難點等問題,要制定問題清單和進度表,可以采取先行先試、試點推廣等方式穩步推進。各級各類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要堅持攻堅克難,提前謀劃、主動作為,切實落實行動方案部署要求,確保能力有提升、服務上水平,共同推動計量技術機構的系統化提升。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5-19
2024-04-19
2020-09-28
2019-10-25
2019-06-21
2019-04-12
2019-02-21